时间:2025-03-21 18:13:02 来源:商广网 点击:39503次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版图中,盐碱地曾是被视为难以开垦利用的“不毛之地”。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断探索,曾经的困境正逐渐转变为发展的机遇。渤海粮仓示范工程和中科院南皮实验站的建设,便是这场变革的重要起点。该工程集成中科院土、肥、水、种等农业关键技术,突破环渤海低平原区淡水资源匮乏、土地稀薄盐碱的粮食增产瓶颈,在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省(市),以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联动方式推动,从改良土壤、种子培育到打造特色产品,再到精准服务、全面打开市场,一步步使南皮县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标杆典范。
目前,一系列南皮特色产品已经成功打入京津市场,并远销新疆、辽宁、山东等地。这些碱麦制品不仅保留了传统老味道,更融入了现代健康理念,完美诠释了“碱麦美食传万家老味道·新健康”的理念。
盐碱地开发的先行“探索者”量产粮种实现破局发展
南皮县历史底蕴深厚,古属兖州地,殷商时便有先民筑起南北姊妹城,春秋得名,自秦朝置县后,县名沿用千年,堪称沧海遗珠。但是盐碱地治理有反复性、长期性、顽固性、技术复杂性,要根据成因、当地条件,来综合判定应当采用的方式。只有打赢盐碱地革命战,才能真正让这颗遗珠重新在新时代绽放璀璨的光芒,带领当地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过去,大面积的盐碱地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低下,农民收入微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科院在2009年提出了渤海粮仓示范工程的建设计划。曾经,这些盐碱地犹如荒芜的“白色沙漠”,土壤中过高的盐分使得大多数农作物难以在此扎根生长,土地贫瘠,产量低下,农民们望着这片土地常常满心无奈。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对盐碱地治理研究的深入,南皮县依托综合改良和高效利用技术,让15万盐碱度3‰左右的盐碱地重新焕发了农业生产潜力。
科研人员扎根于此,深入研究盐碱地的特性,开展了大量关于土壤改良、耐盐碱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实验,切实解决了土质问题造成的发展困境。经过不懈努力,南皮县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盐碱地治理与开发的技术体系,培育出耐盐碱的优质碱麦品种,为后续碱麦美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南皮县以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南皮县各乡镇谷物种植合作社为主要依托,进行早碱麦品种小偃60和小偃155原种和良种的繁育工作。小偃155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4天,幼苗半,叶色浓绿,分力较强。成株株型较紧凑,平均株高63.8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粒饱满。亩穗数32.7万,粒数25.3个,千粒重41.7克。具有抗旱、耐盐、稳产、高产。2023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 小60作为耐盐碱小麦 ,成功入选其中“特 专型品种”推荐,该项全国仅有两个品种入选。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组织邀请相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种子精准设计与创造”子课题“小麦耐逆品种的精准设计”团队培育的旱碱麦新品种“小偃155”,在沧县风化店乡望海寺村北洼示范田进行了测产。随着该品种的量产,为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增收等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在这片盐碱地上生长的碱麦和彩麦品种。这个品种在含盐量0.3%-0.5%的土壤中创造了亩产618公斤的奇迹,耐盐碱特性比普通小麦提升40%,蛋白质含量达15.2%,比常规品种高出2-3个百分点。同时,碱麦在应对盐胁迫时产生的甜菜碱、脯氨酸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在籽粒中富集形成特殊的营养组合,多酚类物质含量高达2.36mg/g,是普通小麦的1.8倍,抗氧化能力相当于蓝莓的75%。生长在盐碱地上的南皮碱麦、南皮彩麦(绿色、紫色)凭借优秀的有益成分含量,2024年12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荣获该项殊荣极其有助于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公众对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实现优质健康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通过优秀的这些科研成果为南皮县碱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解决产业困境找到了突破口,也擦亮了南皮“中国碱麦美食之乡”的时代新名片,帮助南皮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尤奇为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发更多的深加工产品提供了“好原料”的基础底座。
盐碱地觉醒特色风味,美食产业迈上成长路
事实上,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在精深加工的变革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受面粉、面花、面条等传统产品附加值较低,中高端产品匮乏的制约,使当地经济实现破局发展,成为摆在南皮县面前的一项巨大挑战。为切实推进南皮碱麦这一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进程,全面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深加工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准。面向糖尿病、**等特定人群,开发了系列低GI(低升糖指数)产品、将麦麸变废为宝开发了麦麸面酱、麦麸八宝菜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培育了五格食品、连胜酱菜等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重塑升级南皮县区域公用品牌“品味南皮”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从单一的南皮碱麦种植,到如今丰富多样的碱麦加工产品,南皮碱麦美食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区域公用品牌新包装产品,每一款都独具特色。
品味南皮牌纯粮甜醋
品味南皮牌玫瑰养生醋
南皮县省级非遗技艺产品阿杜土鸡
品味南皮鲜椒酱
在充分利用碱麦和彩麦良好生长态势的基础上,南皮县进一步深挖碱麦的价值,南皮碱麦面粉这一特色农产品的诞生,便是南皮县深度开发碱麦价值的生动体现。传统的石磨工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碱麦中的营养成分和原始风味。石磨碱麦面粉粉质细腻,麦香浓郁,用它制作出的面食,无论是馒头、面条还是饺子,都别具一番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奥运冠军江钰为品味南皮南皮碱麦粉助力代言
除了石磨碱麦面粉,南皮县围绕碱麦还开发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农产品。以英娘娘彩麦面为例,色彩鲜艳,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既富有营养价值,又具有观赏性。这种彩麦生长于河北南皮,因天然含有花青素和18种氨基酸而备受关注,容重高,富含膳食纤维和粗蛋白,同时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也极为丰富。为了保留彩麦的营养,彩麦面粉采用传统石磨进行分层加工,适合制作各种面食。这种多彩小麦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英娘娘彩麦面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品味南皮英娘娘五色彩麦挂面新包装,目前南皮县扶持助力南皮县彩麦深加工企业亚尔农业研发了低GI彩麦挂面,该产品即将上市。
采用南皮碱麦复配的五格十八种全谷物面粉,全谷物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和谷皮及营养成分,更好保留谷物中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活性物质等,经常食用可平衡膳食、均衡营养。
南皮县帮扶连胜酱菜公司基于南皮碱麦麦麸研发了品味南百年连胜麦麸新锦八宝酱菜,碱麦麸皮是营养密集的天然食品,也适合加入粥品、烘焙或混合主食,尤其适合需补充膳食纤维、控制血糖血脂的人群。
品质与市场口碑双轮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南皮碱麦美食产业十分重视质量认证工作。在南皮县政府对当地一二产企业赋能帮扶一下,相继对南皮县手工甜醋、香油、火锅鸡底料、酱菜加工企业完成了ISO 9001 22000 45001、HACCP等认证、企业和产品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职业健康、质量管理规范进行加工,生产,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
同时,“品味南皮”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这个品牌整合了南皮的各种地方特产,将分散的产品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品牌合力。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宣传和推广,提升了南皮地方特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认可南皮碱麦美食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产品销量的提升上,更体现在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上,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展望未来,南皮县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碱麦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进一步强化“品味南皮”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通过举办品牌文化节、开展品牌故事征集等活动,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的文化底蕴。南皮碱麦美食产业也将持续依托盐碱地资源和科研力量,不断创新产品、提升质量、强化品牌,持续打造南皮|中国碱麦美食之乡的美誉,让这片盐碱地的绽放绚烂光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碱麦美食香万家,沧州之味,品味南皮。
本文网址:https://industry.cnews.org.cn/424956.html
本文内容转载自:商广网,原标题《南皮: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做好盐碱地特色深加工产品大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